李玲-2017-留学生品牌课-质性研究理论与方法课程介绍-教学大纲(中文)
发布时间:2017-03-22 17:40作者:来源: 浏览次数:
课程大纲
教育质性研究理论与方法
2017
指导教师:李玲教授
bet体育365官网正规教育学院
联系方式:lingli2@swu.edu.cn
一、课程简介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教材与读物
四、课程要求
五、考核办法
六、课程内容安排
一、课程简介
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与量的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有不同的传统和理论基础;二者互为补充。本课程将通过两大课程版块对质性研究方法进行知识层面的探究,和实践运用及操作层面的探究。在第一大版块的几个单元中,本课程将结合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性探究的方式,探讨七大主题内容:(一)质性研究的起源、发展和理论基础。其中起源与发展部分将涉及芝加哥社会学派和教育社会学的起兴与影响,及欧洲社会调查运动等社会与政治思潮与变革对质性研究方法发展的影响。理论基础部分将包括象征互动主义、现象学、人种志、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质性研究方法所植根的理论与方法论依据。(二)质性研究的设计。其中包括对案例研究、多现场研究等多种质性研究类型的设计程序,及其他与研究设计相关的问题探讨。(三)田野考察。作为质性研究的主要程序,本课程在这一专题中将详细介绍与探究质性研究者如何进行田野考察,田野考察的具体方法,如观察、访谈、录像、录音等,以及田野考察中将面临的问题,如研究者角色的转换,政治、文化、情感问题的处理及伦理审查的原则等。(四)质性研究材料的收集。其中包括田野笔记、录音记录、图片、文件及官方数据等的建立与收集。(五)质性研究数据的分析与呈现。这一部分将探讨如何将收集来的各种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编码、分析及以文字方式进行呈现。也将对一些电脑分析质性研究数据的程序软件进行介绍。(六)质性研究论文的写作。包括论文的选题、论证、规范、文本的编排、研究者的角色身份在文本中的呈现等。(七)质性研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其中涉及如何进行教育案例研究、行动研究,以及质性研究如何促进教学与教师教育等内容。本版块侧重对质性研究方法进行全面广泛的知识性探究,一方面教师结合教材进行课堂讲解,同时辅以与每一专题相对应的核心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巩固与拓展知识;另一方面课程还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讲授和拓展性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学生将充分呈现对知识的自我理解,并融入自身在进行质性研究实践作业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与理论知识进行结合分析,在每个小组讨论周用三十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报告,并引导同学进行该专题的广泛讨论,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层掌握。
本课程的第二大版块将深度探究一系列的质性研究案例(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A serie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projects), 内容着重于质性研究方法的实践、应用与操作。学生们会在课程中的不同阶段选定感兴趣的主题,进行与课程专题相应的质性研究实践,在行动中发现问题,再回归理论知识寻求解决方案,这些研究实践将构成他们的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在课程终结单元中,将选取两位学生的代表案例作品进行展示。此外,本课程版块的一大特色是采用远程教学的方式,邀请来自加拿大、美国的多位质性研究专家开展系列讲座,呈现他们的质性研究案例,为学生们展现他们如何在具体的主题与文化情境下从事质性研究,并通过视频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本课程主持人也将在此系列讲座环节中分享其多年在国内外从事质性研究的经验,并选取典型的质性研究案例进行详细介绍与探究。
总之,本课程强调从知识理论与实践操作两个层面深入探讨质性研究方法,侧重于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将质性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实际教育问题的研究与解决,让学生在课本中学、在拓展阅读材料中学、在田野中学、在行动中学、在自主性的深入思考中学,从而切实地理解和掌握该研究方法。
二、课程目标
1. 掌握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基本理论。
2. 了解质性研究方法能够研究哪些教育问题。
3. 明晰质性研究方法的类型、特点及操作程序。
4. 能够独立地确定研究问题并进行质性研究设计。
5.学习质性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并进行实践。
6. 学习质性研究资料的分析与解释方法并进行实践。
7. 了解如何整体准备并完成一个可行的质性研究项目。
8. 实地进行一项小规模的质性研究并应用所学的理论与方法。
9. 撰写一份质性研究报告、期末论文或毕业论文设计。
三、课程主要参考材料
主要参考教材:
Bogdan, R.C. & Biklen, S.K. (2006).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5th ed.). Boston: Pearson.
主要参考材料:
Creswell, J.W. (2004). Educational research: Planning, conducting, and evaluat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2n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 Prentice Hall.
Li, L. (2008).Construc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China and Canada:Life stories in context. Saarbrucken, Germany: VDM Verlag Dr. Müller Aktiengesellschaft & Co. KG.
Li, L. & Niyozov, S. (2008). Negotia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a changing Chinese society.Education and Society, 26 (2), 69-84.
Li, L. (2006). Constructing professional identity through narrative inquiry into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of four generations of women in my family. Paper
presented atThe 2006AnnualMeeting of the Canadian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in Toronto, Canada.
Maxwell, J.A. (1996). 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Maxwell, J.A. (2004). 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 (2nd ed.). Sage publications.
Miles, M. & Huberman, A.M. (1994).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2nd ed.).
Strauss, A. & Corbin, J. (2008).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 (3rd ed.). Sage publications.
陈向明(2000).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陈向明(2001). 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陈向明(2008). 质性研究:反思与评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李玲,田慧生. 我国教育研究自主创新的入口——艺术取向教育研究综论.《教育研究》. 2011年第7期.
李玲. 职前教师教育运用叙事研究的国际经验.《比较教育研究》. 2009年第12期.
李玲. 论质性研究伦理审查的文化适应性.《比较教育研究》. 2009年第6期.
李晓凤,佘双好(2006). 质性研究方法.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更多阅读资料参见本大纲第六部分:课程内容与安排)
四、课程要求
整个课程将包括教师授课、学生主导的课堂讨论、小组报告,以及最终的实习项目汇报展示。除课堂的参与外,学生必须运用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与方法,并结合实践调查完成期末论文的写作。计划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学位论文研究与写作的学生可提交相应的论文研究计划或初稿。
1. 课堂参与(10%)
学生应出席本课程的所有教学活动,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应提前预习课程内容并完成指定参考资料的阅读;鼓励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发表个人观点;鼓励积极与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互动。
2. 小组报告(30%)
学生将分成7个小组,每组4-5个成员。学生以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就前一次课堂内容及课后阅读的资料发表30分钟的课堂演讲。小组可以自由选择演讲主题,并在小组报告周基于本组报告引导课堂讨论。
3. 期末论文(60%)
本项为该课程最主要要求。该论文可以锻炼学生在田野考察中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教育研究项目设计与操作的能力。对于计划运用质性研究开展学位论文的学生,期末论文可以以其学位论文研究计划或论文初稿的形式呈现。学生应尽早确定研究问题,与课程导师进行沟通讨论,并在达成一致后将个性化的研究问题和兴趣与课程进程中的专题进行结合,并尽早开始着手论文的设计、实践与写作。研究进展过程中可不断与课程导师进行沟通。
五、考核办法
评分规则:
学生期末成绩将由三部分组成,包括课堂参与(总成绩的10%)、小组课堂报告(30%)以及期末论文,或采用质性研究为研究方法的毕业论文设计(60%),见下表。
活动 |
占课程成绩百分比 |
课堂参与 |
10% |
小组报告 |
30% |
期末论文 /学位论文研究计划 |
60% |
总和 |
100% |
六、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周:课程导入
1.本门课程是关于什么?
2.你将学到什么?
3.你将要做什么?
4.我们将要阅读哪些书?
5.我怎样评分?
6.什么是质性研究?
7.质性研究与量的研究之间的不同
8.在本门课程结束后,你能做什么?
9.讨论
第二周:教育质性研究的特征、起源、发展和理论基础
1. 质性研究的特征
2. 质性研究的起源和发展
2.1 学科起源
2.2 芝加哥社会学派
2.3 教育社会学
2.4 欧洲社会调查运动
2.5 社会思潮与政治影响
2.6 思潮与社会变革
2.7 学术政治与理论
3. 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现象学方法
3.2 象征互动主义
3.3 叙事研究
3.4 文化研究
3.5 人种志
3.6 现代理论基础:文化研究、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
3.7 批判理论、组织/机构人种志
3.8 方法与方法论
第三周:小组报告与讨论
阅读材料:
Bruner, J. (1990). Acts of meaning.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Denzin, N. K., & Lincoln, Y. S. (Eds.) (1994).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Denzin, N. K., & Lincoln, Y. S. (Eds.) (2000).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2nd edition). Thousand Oaks, CA: Sage.
Denzin, N. K., & Lincoln, Y. S. (Eds.) (2004).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3rd edition). Thousand Oaks, CA: Sage.
Gadamer, H. (1975). Truth and method. New York: The Seabury Press.
Husserl, E. (1965). Phenomenology and the crisis of Philosophy. New York: Harper Torchbooks.
Mills, C. W. (1970). 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Harmondsworth: Penguin.
Ryle, G. (1949). The concept of mind.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Ltd.
第四周:研究设计
1. 确定研究问题
2. 案例研究
2.1 组织/机构案例研究
2.2 观察案例研究
2.3 生活史研究
2.4 文件资料研究
2.5 其他形式的案例研究
2.6 案例研究设计的问题
2.7 多个案例的研究
3. 多现场研究
3.1 分析归纳
3.2 比较
3.3 多现场人种志
4. 与研究设计相关的其他问题
4.1 研究计划写作
4.2 访谈规划与观察者指南
4.3 团队研究与独立研究
4.4 质性研究与历史研究
第五周:小组报告与讨论
阅读材料:
Cole, A. L., & Knowles, J. G. (2001). Lives in context: The art of life history research. Walnut Creek, CA: AltaMira Press.
Gubrium, J. F., & Holstein, J. A. (Eds.) (2001). Handbook of interview research: Context and methods. Thousand Oaks, CA: Sage.
Heshusius, L. (1994). Freeing ourselves from objectivity: Managing subjectivity or turning toward a participatory mode of consciousness. Education Researcher, 23(3). 15-22
King, T. (2003). The truth about stories: A native narrative. Toronto, ON: House of Anansi Press.
Lawrence-Lightfoot, S., &Davis, J. H. (1997). The art and science of portraiture.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Publishers, Ch. 3.
Merriam, S. B. (1988). 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A qualitative approach.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Ch. 5.
Sparkes, A. (1994). Life histories and the issue of voice: Reflections on an emerging relationship. Qualitative Studies in Education, 7(2), 165-183.
第六周:田野考察
1. 确定考察点
2. 初步田野考察工作
3. 参与者与观察者的角色统一
4. 异样文化下的田野考察
5. 研究共性与特殊问题的和谐处理
6. 言行谨慎
7. 政治高压与冲突多发地的研究
8. 情感层面问题
9. 访谈
9.1 焦点组访谈
9.2 录音材料收集
10.影像录制与田野考察
11.三角法
12.结束田野考察
第七周:小组报告与讨论
阅读材料:
Morgan, D. L. (2001). Focus group interviewing. In J. F. Gubrium & J. A. Holstein (Eds.) Handbook of interview research: Context and methods. Thousand Oaks, CA: Sage.
Schram, T. H. (2003). Conceptualizing qualitative inquiry: Mindwork for fieldwork in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Upper Saddle River, NJ/Columbus, OH: Merrill Prentice Hall.
Burgess, R. G. (1989). Grey areas: Ethical dilemmas in educational ethnography. In R. G. Burgess (Ed.). The ethics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Barcombe, Lewes, East Sussex: Falmer Press.
Kvale, S. (1996). Ethical issues in interview inquires. InterViews. Thousand Oaks, CA: Sage, Ch. 6.
Phtiaka, H. (1994). What’s in it for us? Qualitative Studies in Education, 7(2), 155-164.
Riddell, S. (1989). Exploiting the exploited: The ethics of feminist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R. G. Burgess (Ed.). The ethics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Barcombe, Lewes, East Sussex: Falmer Press.
第八周:质性研究材料的收集
1. 一些建议
2. 田野笔记
2.1 田野笔记内容
2.2 田野笔记形式
3. 田野笔记的写作过程
4. 访谈录音转为文字
4.1 录音文字的形式
4.2 录音设备
5. 文件资料
5.1 个人文件
5.2 官方文件
5.3 文化类文件
6. 照片资料
6.1 收集的照片资料
6.2 现场拍摄的照片资料
6.3 照片资料分析
6.4 照相技术与设备
7. 官方统计数据与其他量的资料
8. 结束语
第九周:小组报告与讨论
阅读材料:
Hill, M.R. (1993). Archival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Newbury Park: Sage Publications.
Jupp, V. (1996). “Documents and Critical Research,” in Roger Sapsford and Victor Jupp (eds.)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pp. 298-316).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Plummer, K. (2001). Documents of life: An invitation to a critical humanism. Thousand Oaks, CA: Sage, Ch 8.
Wengraf,Tom.(2001).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viewing.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第十周:资料分析与呈现
1. 田野考察中的分析与呈现
1.1 一些建议
2. 资料收集后的分析与呈现
2.1 建立编码类别
2.2 预先设计的编码系统
2.3 编码与分析的影响因素
3. 材料分析技巧
4. 电脑与资料分析
5. 呈现
6. 结束语
第十一周:小组报告与讨论
阅读材料:
Cole, A. L., & Mclntyre, M. (2004).Research as aesthetic contemplation: The role of the audience in research interpretation. Educational Insights, 9(1),
http://www.ccfi.educ.ubc.ca/publication/insights/v0901/articles/cole.html.
Wolcott, H. F. (1994). Transforming qualitative data: Descriptio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Thousand Oaks, CA: Sage.
Denzin, N. K. (1997). Interpretive ethnography: Ethnographic practices for the 21st Century. Thousand Oaks, CA: Sage, Ch. 8.
第十二周:研究论文写作
1. 写作中的一些选择
1.1 立论的选择
1.2 研究者在文本中角色的选择
1.3 读者的选择
1.4 写作规范的选择
1.5 引言的选择
1.6 论文核心主题与论证方式的选择
1.7 结论的选择
2. 其他写作建议
2.1 初稿
2.2 呈现风格
2.3 重写
2.4 “是的,但是……?”
2.5 开门见山
2.6 以谁的视角在写作?
2.7 术语与编码
2.8 听到被研究者的声音
2.9 一些建议
3. 写作评判标准
3.1 是否具有说服力?
3.2 作者是否具有掌控力?
3.3 研究是否具有贡献?
4. 文本
5. 关于如何开始写作的最后一条建议
第十三周:小组报告与讨论
阅读材料:
Hewett, H. (2004). In search of an “I”: Embodied voice and the personal essay. Women’s Studies, 33, 719-741.
Richardson, L. (2000). Writing: A method of inquiry. In N. K Denzin, & Y. S. Lincoln (Eds.) (2000).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2ndedition). Thousand Oaks, CA: Sage.
第十四周:质性研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1. 撰写质性研究计划书和报告
1.1 撰写质性研究计划
1.2 撰写质性研究报告
1.3 质性研究:新方向
2. 行动研究
2.1 “未增加”案例:描述
2.2 “未增加”案例:讨论
2.3 政治行动研究
2.4 行动研究能做些什么?
2.5 以行动研究方法收集与分析资料
2.6 行动研究与质性研究传统
3. 质性研究对研究者的用途
3.1 以质性研究促进教学
3.2 质性研究方法与教师教育
第十五周:小组报告与讨论
阅读材料:
Eisner, E. (1991). Do qualitative case studies have lessons to teach? In The enlightened eye. New York: Macmillan, Ch IX (pp. 197-212).
Kvale,S. (1995).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validity. Qualitative Inquiry, 1 (1). 19-40.
Neilsen, L. (2002). Learning from the liminal: Fiction as knowledge. Albert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8(3). 206-214.
Peshkin, A. (1993). The goodnes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Educational Researcher, 22(2), 24-30.
第十六周:系列质性研究案例(一)
1.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研究
主讲人:吴杨平
2.免费师范生专业承诺与就业情况调查—以某大学为例
主讲人:贾菊平
第十七周:系列质性研究案例(二)
1. Carving beautiful lives: Shaping folk arts in the Yangtze Three Gorges
主讲人:李玲教授
2. Ethnic Minority Education of Southwestern China
主讲人:幺加利教授
第十八周:系列质性研究案例(三)
1.Ethnographical Approach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主讲人:Grace Feuerverger 教授 (OISE/University of Toronto)
2.Narrative Inquiry:Narrative in Educational Studies
主讲人:Micheal Connelly教授(OISE/University of Toronto)
Xu Shi-Jing副教授(University of Windsor)
Fang Yan-Ping 副教授(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3.QualitativeResearchandEthicalReviewinCanada
主讲人:Terry Sefton 博士 (University ofWindsor)
- 关于BET体育365
- 部徽
- 部训
- 部长寄语
-
bet体育365官网正规教育学为“双一流”建设学科。BET体育365投注官网是办学历史悠久的研究型学部,1984年获教学论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07年课程与教学论获批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点击查看详细介绍】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田家炳教育书院 电话:023-68252305 网址:jyxb.swu.edu.cn
-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
The Faculty of Education , Southwest University
-